相思木
通稱:Taiwan acacia
學名:Acacia confusa Merr.
科名:Fabaceae 豆科 Mimosoideae 含羞草亞科
俗名:台灣相思、香絲樹、細葉相思樹、黃金樹
海拔:低海拔(約100~600公尺)
堅毅的相思
相思樹原生於台灣的恆春半島,擁有旺盛的強大生命力,能耐得住強風、乾旱,根部常有「根瘤菌」共生,這種「根瘤菌」可以固定空氣中的氮,讓貧瘠的土讓獲得改善。因此相思樹不只是本身的適應力強,還能改善土讓品質,除此之外,他為數眾多的落葉大軍,也讓雜草及其他植物不易生長。日治時期被大量種植於台灣各地,現今仍是台灣水土保持的重要功臣。
學者張宏政曾在文章〈從雪白桐花到豔黃相思〉中講述相思樹與客家文化的密切關係,其中客家耆老們也以「不連根拔除就會從根部再生」、「砍掉樹幹後一陣子又再生成5棵樹」、「以前沒有肥料、種過相思的地最肥」等生動的敘述,向人們具體傳達了相思樹驚人的生命力。
順帶一提,植物透過光合作用,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植物內部的碳水化合物,我們稱之為「固碳」,而相思樹是台灣「固碳率」第一名的樹種,是緩解溫室效應的綠色尖兵。
相思與客家情懷
說到客家文化,你會想到什麼?是茶園、油桐花、還是藍染呢?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相思與客家文化也有著深厚的情感連結。
早期客家人移民來台的時間較晚,多半不是居住在平原,而是開拓了山坡地帶。雖然地點不佳,但也彰顯了客家人的硬頸精神。除了茶樹與梧桐,相思樹同樣擁有高度經濟價值,作為木材,他密度高、份量重且堅硬,富有特殊花紋,當時客家人家中多有相思木製成的農具和傢俱;分枝的樹幹,作為薪碳,他耐火燒又不起油煙,客家人多以製炭維生,從山上運送炭火下山的路徑遺留至今,成為獨特的「挑炭古道」。
至於相思樹名字的由來,有一說是客語中稱相思樹為「香絲」,中文才取為同音的「相思」,浪漫名字的背後原來是一場誤會。
相思木材資料庫
相思樹生長快速,以高密度及堅硬的木質而聞名,常被喻為「臺灣紫檀」,是全世界品質最優良的樹種之一。由於取得容易,加上耐腐耐磨,客家人常用相思來製作傢俱,但也因相思樹多在樹幹低處就會分支的特性,剩下的分枝會被利用來燒成薪碳,或作為礦坑走道的支架。過去礦坑要坍塌跡象時,木材會先發出斷裂聲響,因此挖礦工人們都會說:「聽到相思木在哭就快逃。」
- 顏色:邊材呈現黃褐色;心材則是紅褐色,兩者的區別明顯。
- 年輪:年輪清晰。
- 質地:紋理斜行,木肌細膩。
- 氣味:淡淡木質氣味。
- 光澤:富有光澤。
- 氣乾比重:0.75~0.95。
- 視覺感受:原始、耐用。
參考資料:
張宏政——從雪白桐花到豔黃相思:客家意象的再發現
https://www.char-coal.com.tw/product61014e8d00d2e.htm